close

一篇從主持人猝逝到個人特質,從個人成績到節目,再到節目內容的雜感...

 

現在用電視看節目的次數少之又少,

戲劇、綜藝、新聞...等多數節目內容能在串流平台(或各非法平台)上可以看到。

驚訝主持人的過世,影響到節目暫時無法開錄,所以我回過頭去看了幾次這檔節目;

不看的原因是我真心不喜歡吳,但會看網路綜藝,而K的工作態度讓人有好感這樣,

黃主持娛百的年代,也已經不是我看電視的年紀了,所以我幾乎沒有看過他的表演,

而這檔綜藝,走實境綜藝,跟知名韓綜有雷同之處,拼體力跟運氣,

再加上有線、無線頻道及網路平台的全頻曝光,也是收獲不少觀眾。

 

從這檔綜藝往回看,倒也不是要談主持人,只是想起另一個節目,

就個人、也是一般消費者的觀點來說,個人認為是實境節目在台灣的盛行起點;

身為曾經的食尚粉,私以為來自於早期食尚玩家與主持人在節目風格的塑造,

不完全講求正規電視節目的主持風格,

多有即興發揮、插科打諢以及與鏡頭外的人互動,

少有傳統綜藝節目出身的節奏,融合實境不可控的節目演出效果,

雖然還是setset,但真心感覺好笑。(說真的,每年都會期待熱鬪賽。)

獨樹一格的內容,收服另一波新世代的觀眾,或可說是這波實境節目的推手之一,

讓主持人用這種態勢拿下金鐘最佳主持,

不免讓其他電視台思考起這種綜藝類型內容的發展性,

食尚玩家以實境企劃的姿態引領了數年的風潮,

但節目的後續發展因電視台政策而進入混亂期...讓出原本的江山,

實境競賽的元素則持續一直存在於這些綜藝節目中,但花樣則各玩各樣。

 

同時,影音平台的盛起給了平凡素人在日常生活、想法分享的管道,

內容創造上有著接近實境的概念,

跟上面說的類似,有一點玩鬧、也不用很刻意的舖陳效果,

且youtuber不受限的創意短片,快速貼近新世代數位工具使用者的觀賞喜好,

影音內容的創作將原來電視節目不同的表演單位直接拆解、快速闡述,

表演人選、素材來源多元,風格觀點五花八門,

是一個很成功的平台服務帶動設備、內容的商業生態。

 

再來,影音平台的興起,弱化了電視的存在,

一消一長及行業趨勢的推波,

網路不受時間限制的收看時間、可反覆性乃至觀眾數據,正在侵蝕老電視台的基礎,

改變了消費者對於節目或影音內容的收看方式及習慣,

再進入5G時代,只要打開網路,想看什麼幾乎都可以看到,

老電視台一旦沒跟緊趨勢,會垮。

 

本來的感想不是這個,其實只是要講食尚玩家可惜了,

製作團隊真是一個很好的企劃團,跟主持人間的產出效果真的蠻好的,

節奏跟想法搭對人,是一件多困難的事!

在電視台腦中風的情況下,節目走向被扭轉,

原本的對打台,三立本來也就很有製作能力,此消彼長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

資源的聚攏及長官的支持在這個時候就更顯重要了~

(在那個時候,食尚會不會再更好也是未知數就是)

 

渡過無所適從的低潮期,

食尚前部份團隊改名另起爐灶,重新立足於影音平台,

好處是沒有電視台的限制,內容及節奏可以更放得開(但資源少了),

但也是一個跨出電視台的節目代表範例,

算是勉強跟上youtuber的時代,雖然有點慢...這就是壞處了,

只能看誰撐得久、被觀眾看到(截自網綜木曜4製作人說法)

也是~

只要撐的住、不改初心,想被觀眾看到的東西,自然能發酵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